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不可及,于淑婉(4400)-《诗与刀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汴京城中,李府。

    “谋划如此缜密,一切准备的如此充分,却还不能成,一个小小的书生,莫不是有通天之能?去把罗寿叫到京城来!”李启明的面色再也不似之前那般的淡定,语气也不似之前那般的成竹在胸。

    厅内坐了七八人,头前一个就是李启功,便听李启功连忙说得一语:“大哥,此事也怪不得罗寿,责难与他也是于事无补,实在是运气使然,这小子运气太好,已然死到临头了,上天还帮了他一把。”

    李启明心中有怒,听得李启功劝解,怒气也消解不了,开口又道:“老四,有些事情你不懂,若是处理不了这些小事,你可知事情会发展到何等地步吗?你们都准备好了吗?常家准备好了吗?我那一心要当皇帝的外甥又准备好了吗?”

    李启明连连几问,在场之人,聪明的听得眉头紧皱,听不明白的一脸不解。

    李启功是那半懂不懂的,开口问了一句:“大哥,这小子不过一个六品小官,碍不着多大的事情,抓几个人而已,又算得什么。只要广阳王殿下能登基,我们李家只会更上一层楼!到时候再来处理这些老匹夫小匹夫的,不过是信手拈来。”

    “老四啊,你是真不明白啊。广阳王登基兴许是板上钉钉的事情,但是我李家能不能更上一层楼就不一定了,这十几年来了,我们这些老勋贵们,好不容易翻到文官头上了,兴许是昙花一现。大哥我如履薄冰,你却不知晓其中利害。”李启明颇有点语重心长。

    在场之人,闻言皆是静默不语。

    唯有李启功在这个时候还敢再问:“大哥,我们那外甥,当不是过河拆桥的人,他那性子,我等都看在眼里,只要他登基了,必然会厚待我等,只要我李家不倒,这些老勋贵们就都倒不了。大哥且不要自己吓唬自己。”

    “是啊,大哥,启功说得对,大哥何必这般吓唬自己呢。”说话的是京畿卫戍总兵李得鸣。

    李启明摇了摇头,看着自己的二弟,也看了看李得鸣,更看了在场所有人,谁人明白,谁人不明白,李启明一目了然。

    此时李启明心中,多少有些无奈,也有些难受。这个李家,都靠他一个人撑着,亲弟弟是个只知道用剑的武夫,掌握京城十几万兵马的堂弟,不过是一个言听计从的无主见之人,远房的兄弟,在自己的地盘上,轻易就给人抓走了。

    还有那在皇城里当皇后的妹妹,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,可以帮衬,可以是助力,但是必不可同谋事情。十有八九会克继大统的外甥,看似与李启明在同一条船上,但是李启明也深知自己与这位未来的皇帝,还真坐的不是一条船。

    兴许夏文会觉得与这个舅舅是同一条船。只不过是夏文不如李启明看得透彻而已。皇家姓夏,夏家人终究是夏家人,李家还是李家。

    能稍微让李启明欣慰一点的就是身边这些一手提拔起来的勋贵,还算是比较团结一致。

    李启明惆怅几番,开口说道:“老四,此事与广阳王无关。是陛下容不得我等,是这个老皇帝怕他儿子以后受欺负了,怕他们夏家大权旁落,怕他们夏家江山不稳。你可明白?从古至今,文官再如何势大,都没有造反的,造反的往往都是掌兵者,如今勋贵如此势大,老皇帝岂能把这样的天下交给他的儿子?”

    李启明不愿用这样的话语去解释,但还是解释了一句。

    听得李得鸣面色煞白,听得李启功目瞪口呆。也听得其他人眉头皱得更紧,面色更是深沉。

    面色煞白的李得鸣,心中震惊无比,口中连忙说道:“我们岂会造反?大哥,陛下怎么会这么想?陛下这是因为什么误会了?大哥,你得向陛下解释啊,一定要解释清楚,我们李家岂会有二心?”

    李启明看着这个京畿卫戍总兵,忽然笑了出来,笑得有些无奈。话语已经说得这么明白了,这是误会吗?这是解释的事情吗?

    李启明懒得再答,而是看向其他人,问了一句:“诸位,事已至此,但求同心同德,共渡难关!”

    左右之人皆是起身拱手:“李枢密放心,我等知晓其中利害。”

    “枢密安心,下官必不敢忘恩情。”

    “下官当年穷得连祖传的一套铁甲都要典当了,如今身居高位十来年,枢密如此大恩,从来不敢相忘。”

    李启明点了点头,起身,左右不断拱手!

    李得鸣见得这般众志成城的场面,煞白的面色转了笑,也起身左右拱手,笑道:“对对对,大家一起上书,一起帮着大哥解释,陛下必然会念得我等忠心耿耿,误会自清,误会自清啊!”

    李启明看得这个堂弟,当真是气不打一处来:“愚不可及,当真是愚不可及。你赶紧回城外大营去,没有我的吩咐,切不可出营一步,也不可与任何人联系,更不可上书陛下!”

    李得鸣笑脸一止,愕然站在当场,却还不知道自己到底说错了什么。

    一起上书,一起去解释误会表忠心?老皇帝看得这么的军将的奏疏,误会?还真要起大误会!忠心没有表出去,反倒成了示威,掌兵的李家在向老皇帝示威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