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八十三章 板仓弥久-《长夜谍影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他伸出手,从车座上拿起一个质地精良的皮箱,手指在皮箱上轻轻摩挲,随手关上车门,皮鞋在石板路上踏出有力的步伐,迅速迈上了台阶,走向大门。

    昏黄的灯光照在他的脸上,映出深邃的眼眸。

    这个时间,大楼里还有人在加班。

    其实,对于这个潜伏在上海滩最大的日方情报机构,中方也不是不知道,但上海这种地方鱼龙混杂,国际国内各种势力相互交织,如果没有一个十分站得住脚的理由,这个地方也是不能轻易动的。

    而造成这一切的,是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因的。

    淞沪会战爆发之前,这座城市的关税就占据了民国总关税的1\/2。

    能有如此之高的经济成就并不奇怪,这里位在长江出海口,仿佛天生为贸易而生,因此成为了清末最早的五个对外贸易港口之一。

    其内各国租界林立,列强们在这里投资、竞争、博弈,使得上海成为了民国时期的金融中心。

    上海的制造业在当时也是全国领先地位,得益于洋务运动,轻重工业都有涉及。

    对于从清末到北洋时期再到南京政府时期的中国各派势力来说,上海只是一个创收的来源地,一个可以买到洋枪洋炮的大商场和“冒险家”们的乐园。

    而从国家安全的角度上来说,上海的地位非同小可。

    从上海沿长江上溯大约360公里,就是南京。

    如果来自海上的侵略势力控制了上海,沿长江上溯西进的话,则南京旦夕可至。

    上海的地位如此重要,按理说绝对应该是中国的重点防御地区之一,但在30年代中后期,实际情况却是刚好完全相反。

    洋人舰队和部队可以进进出出,反倒是理论上掌握有主权的民国,却不能在市区部署一兵一卒。

    “一·二八”之后,日军在军事上并没有占到很大便宜,但在事后签订的停战协定中却取得了很大好处。

    停战协定的第二条规定:“**在本协定所涉及区域内常态恢复,未经决定办法之前,留驻其现在地位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