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一章 实干兴邦-《大明之疯了吧老朱忽悠我造反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没实干,就不懂何为民之根本,就无法创造兴盛的大明。

    找到了结症,可如何操作,朱元璋现在又迷茫起来,看到朱英在收拾碗筷,心中一片疑云,想问问朱英如何实行这实干的对策,略微思考后,他只能微微摇头。

    算了,不合适。

    看着压弯枝头的稻穗,他内心一阵莫名的急躁。

    就差一环,若是那玉佩是雄英带进棺材的那块,那朱英身份就是板上钉钉。

    他不用命人打开皇陵,惊扰刚葬在里面的标儿。

    而朱英,也能自证他就是大明皇长孙朱雄英。

    那大明社稷终归会交在雄英手里。

    也只有这一切确立下来,他老朱才能动刀子。

    杀读书人,从来就不是简单的事情。

    秦始皇的前车之鉴在前,历代帝王都不会把读书人得罪死。

    可他朱元璋不怕,只要雄英能确立官僚实干的体系,那大明后世,将会迎来何等的盛世。

    “走了,别发呆了!”

    就在朱元璋思考如何破局时,朱英不合时宜的催促了一声。

    “啊,现在就回去了?”

    “不回去留在这过夜么,今天收的本就不多,放田里不影响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不满道:“那怎么行,这粮种,每一刻都弥足珍贵!”

    “那你现在赶回去面呈皇上,我估计会有官吏连夜来采收的,反正现在这东西不属于我了,这事情我都懒得操心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一愣一愣的,只能跟着朱英离开。

    不同于来时的心情,现在一行人除了朱英,各自内心都是心思百转。

    徐辉祖不懂其中门道,念头只有回去劝自家妹子,改日找机会让朱英兄弟见见。

    练子宁则是想着空谈误国一事。

    他才思敏捷,能迅速感受到这寥寥数语对圣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。

    他嘴上不服,读书人的赤子之心不可辱,但内心又如何不折服于朱英。

    望远镜这东西,用在军务之中是何等之分量?

    这丰产的粮种,对于大明社稷,又是何等重的分量?

    他怎能不服,但风骨告诉他,原则,很重要,得找机会跟圣上好好聊聊,朱英此子,乃大明社稷不可或缺的良才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