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章 背锅的赵括-《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这不是你的错。”蔺相如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他之前确实对赵括不满,现在却变成了同情:赵括恐怕要背锅了。

    长平之战的起因在于上党之争。

    赵国接收了秦国谋划多年的上党。

    这件事赵王做的对不对?

    对。

    上党实际上是分成两部分,一部分在韩国手里,还有一部分在赵国手里。

    偏偏赵国的部分无险可守。

    只要韩国的上党被秦国占领,赵国的上党也就没了。

    而且上党的位置极为特殊。

    上党的背后就是赵国的邯郸,秦国占领上党之后,便可从上而下威胁赵国国都邯郸。

    而且上党是太原和邯郸联系的通道。

    一旦上党被攻破,太原和邯郸之间的联系便会被切断。

    所以赵国无论如何都要保住上党。

    但错就错在:赵国没打过!

    现在不仅上党丢了,赵国还要被秦国打。

    赵国境内民不聊生,百姓连饭都吃不上。

    全国上上下下都非常讨厌这场战争,认为是因为韩国的土地才导致和秦国交战,得不偿失。

    百姓充满了怨言。

    那么他们会怨谁呢?

    是谁接收的上党?

    有两个人,一个是赵王,一个是平原君赵胜。

    但是赵王会让自己背锅吗?显然不可能。

    平原君赵胜更不可能,他在赵国的名气非常大,不仅贵族和士子爱戴他,就连普通的老百姓也非常尊敬他,怎么可能背锅。

    所以,只能由那个屡战屡败、损兵折将、还丢失土地的廉颇背这口大黑锅了。

    但廉颇是赵国的支柱啊,赵王是明君,明白赵国损失谁都不能损失廉颇。

    那么,这个锅由谁来背呢?

    就在赵王犹豫之时,秦国派奸细到赵国,开始散布谣言:廉颇太菜了,都不敢出来,秦军只怕马服君的儿子赵括。

    赵王一听,打瞌睡有人送枕头!于是将计就计,用赵括换下廉颇。

    赢了,赵国多一上将,之后三十年无忧。

    输了,只需要将赵括治罪,便能平息民愤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