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路过恒山郡丹丘县的时候,赵括特地停下来巡视了一圈。 本来是不需要经过恒山郡的,走蒲阴陉前往武阳更近。 不过几个月前,赵括收到邯郸传来的消息,恒山郡丹丘县所有粮商联合在一起,偷偷涨价,破坏市场,严重损害朝廷和百姓的利益。 朝廷收到消息后,以雷霆之势将这些商人全部绳之以法,发配去建设海岛。 赵括进入丹丘县后,并没有发现粮价超过朝廷规定价格的粮铺,看来之前的整治还是有效果的,后遗症就是丹丘县的粮铺明显比其他地区少了很多。 这是正常现象,慢慢的自然会有粮商过来。 赵括没有管,直接走官道前往武阳。 河间郡曾经分别属于燕赵两国,还有一小部分齐国领土,文化语言冲突尤为明显。 除此之外,河间郡中部和东部还有不少盐碱地,地势低洼的地方经常发生洪涝。 一旦发生天灾,百姓流离失所,便会自发性的迁徙,更加加剧了这种矛盾。 这几年间,赵国一边大力治理盐碱地,一边开挖水渠,修筑河堤,治理洪涝。 同时减轻赋税,兴建学校,推广赵国文化。 等到白蜡出来之后,又引进白蜡树,培养白蜡虫,如今白蜡已经成为河间郡的支柱产业之一。 除此之外,河间郡作为赵国唯一临海的郡县,还大力发展渔业和盐业。 河间郡力求让每个人都有事做,只要足够忙,自然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斗争了,地缘矛盾也就不存在了。 易水北岸的燕长城如已经变成了赵长城。 不过由于赵国实力强大,并不需要依靠长城来防守燕国,年久失修下,很多长城段已经长满了杂草。 燕国有意沿着涞水重新修筑一条长城来防守赵国,奈何长城一个极为耗时耗力的大工程,失去二十万壮丁的燕国实在是招不出这么多人。 “大王。”郡守靳站在城外迎接赵括。 “进城吧。”赵括挥手说道。 “诺。” “在赵国过的可还习惯?”进入曾经的燕王宫之后,赵括笑着问道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