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,并有犯禁忌之语,有人上告说刘三吾﹑白信蹈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,太祖朱元璋大怒,处理了相关官员,后亲自策问,取录了六十一名北方士子,故又称北榜。 纵观这场南北榜案,刘三吾被发配西北,其余考官也被发配流放,就连前去调查的官员也难以幸免于难,而南榜高中学子全部下狱,也成了洪武年间的一大冤案。 李弘壁眉头一皱,低声追问道:“祭酒大人,难不成这案子背后还有什么隐情?” 胡俨脸色颇为凝重,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。 “你以为老夫先前为何要躲在这国子监内,整日无所事事,不参与任何朝堂政务?” “那不是因为祭酒大人性子惫懒,不求上进吗?”李弘壁低声嘀咕道。 胡俨一听这话,顿时气得胡子都立起来了。 “你知道个屁,小小年纪,不知天高地厚!” “其实自大明立国以来,就已经深陷党争的漩涡,大明朝堂最大的两党,就是南人集团和北人集团!” “洪武朝堂最大的党争,就是以是李善长等人为首的淮西集团,与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,双方之间的明争暗斗,其中浙东集团以文人、名士居多,一直处于淮西集团的打压之下,刘伯温、宋濂等人的悲剧下场就是明证。” 这事儿李弘壁也明白,因为宋濂和刘伯温下场确实不好。 宋濂就是写《送东阳马生序》那位,于洪武十年惨遭流放,途中于夔州病逝。 而刘伯温就更是名传后世了,比肩诸葛武侯的奇才,后被权相胡惟庸罢官去职,于洪武八年忧愤而死,野史称他是被胡惟庸派人毒死的。 原来这背后,还是两大文臣集团在明争暗斗。 “除了这两大党派外,还有一个山西党,其魁首正是那杨宪!” “杨宪此人能力超群,办事练达,又并非出身两党,是以太祖高皇帝对他很是器重,甚至考虑过以他为相,提拔其为中书左丞,与胡惟庸分庭抗礼。” “可杨宪偏偏自命不凡,仗着太祖爷宠信以丞相自诩,骄横于中书省内,培植党羽,拉起了山西帮,结果杨宪和山西帮被李善长主导的淮西集团群起而攻之,“淮西将相弹劾杨宪抵诬大臣、朋比为奸等事”,势力弱小的山西帮瞬间覆灭,杨宪和其弟全部被杀,这就是大明朝最早的南北之争!” 杨宪! 南北之争! 李弘壁听得瞠目结舌。 杨宪他是知道的,因办事干练,所以成为重八同志的亲信。 结果这大兄弟最后有些飘了,刚有了实权就忘乎所以,他本就是重八同志安插进中书省的一颗钉子,却没摆正自己的身份,最后被愤怒的朱重八弃之不用,加上淮西将相群起而攻之,也就注定了他的悲惨结局。 第(2/3)页